首页 > 文教卫生文教卫生

平邑兴蒙学校:构建多维举措系统赋能助力教师教研专业能力提升

2025-10-31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厚度与高度。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平邑兴蒙学校摒弃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依托团队力量,挖潜内在潜力,多维驱动,构建激发内驱、强化实践、促进协同的教师教研能力提升体系。

一是营造“人人皆可为研究者”的教研新生态学校深知,制度的构建始于理念的转变。学校首先从文化氛围入手,致力于营造一种开放、包容、进取的教研生态。倡导“教学即研究”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学科组活动、主题党日等多种场合,反复强调“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困惑、每一次成功都视为宝贵的研究课题,将研究从“高阁之上”请回“课堂之中”,让教研成为与备课、上课同等自然的职业常态。树立“榜样引领”的示范效应无论是课题立项、论文发表,还是在教学法上的微创新。举办“兴蒙名师讲堂”、“教研成果展”等活动,让身边的榜样讲述自己的研究故事,激发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研热情与信心。创设“容错试新”的氛围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对于探索过程中的暂时性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二是打造多维立体、贯通融合的教研实践场有了理念的引领,更要有坚实的平台作为支撑。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展示舞台深化“校本教研”主阵地学校对传统的学科组、备课组活动进行升级改造。推行“主题式”教研,各学科组确定若干个核心研究主题,如“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等,所有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层层深入。同时,引入“同课异构”、“微格教学”等模式,通过对比反思,精准打磨教学技艺。构建“三级课题”研究网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课题联动机制。鼓励骨干教师牵头申报高级别课题,带动团队攻关;更着力推动“小切口、深挖掘”的校级微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学校科研处为各类课题提供从立项、开题到结题的全过程指导与服务,确保研究规范、有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校本资源库和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线上集体备课、评课议课,打破时空限制。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为教学研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推动教研从经验型向数据实证型转变。打通“校际交流”快车道积极主动地与县内外名校建立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

完善激发内驱、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为确保教研活力的长效性,学校致力于机制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保障体系。实施“梯度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锻造计划”、“名师工作室引领计划”等梯度培养项目。为新教师配备学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为骨干教师压担子、搭台子,鼓励其形成教学风格;支持名师成立工作室,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形成人才成长的良性梯队。优化“教研评价”机制将教师在集体备课、公开课、专题研讨、资源建设中的贡献均纳入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反思、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成长与进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从“要我研”转变为“我要研”,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平邑兴蒙学校通过构建理念、平台、机制三位一体的赋能系统,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邢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