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教卫生文教卫生

平邑兴蒙学校:多视角拓宽家校共育新维度

2025-11-24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教育是一场爱与智慧的同行,家庭与学校紧密携手,能织就最适合孩子成长的育人生态。兴蒙学校校园里,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生成长的“协作者”,学校多视角拓宽家校共育新维度

构建生态:挖潜家校共育的深层意义“家长距离老师只差教师资格证了”,这一网络调侃语言道出了当下家校关系的困境。当家长被迫成为“十项全能”的教育参与者,从辅导作业到制作手工,甚至到学校打扫卫生,家校边界日益模糊。面对当下的这种困境,学校认识到,健康的家校关系不是简单的“分工”或“配合”,而是基于共同育人目标的优势互补。“只有家校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才会全方面介入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家校共育科学性不言而喻,但关键在于“适度”而非“过度”。家校共育的本质是家庭与学校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培养、价值观塑造;教师专注于专业知识传授、学习方法指导。积极营造这种边界清晰的协作,成为学校“新生态教育”的搭建基石。

理念转化:从“配合”到“共育”的范式转变学校多年来的家校共育实践,历经了从“全人教育”到“幸福教育”再到 “新生态教育” 的层次递进。学校将生命、生长、幸福、创造视为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家校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学校主导—家庭配合”单向模式,而是转变为“平等互惠、权责共担、优势互补、情感共鸣”的教育共同体。为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学校构建了 “理念—制度—资源—评价”四维保障机制,通过《家校共育章程》等平台,使理念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行动

课程体系:家校共育的实践路径学校精心打造的 “小杏仁幸福”课程体系,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这一课程体系得名于校门口的杏树,由全体师生在建校初期共同种下,寄托了对幸福教育的美好憧憬。“小杏仁幸福”课程横向整合为三大模块:生长力底色基础课程、幸福力拓展润色课程、创造力亮色发展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其生命质量。它通过每周一次乐器课程、每周一次校园吉尼斯挑战课程、每天一次课间团体游戏课程以及校园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轮滑挑战赛等,创造多元成长空间。在课程实施中,家长成为重要资源。学校吸纳有特长的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家庭情感优势与学校资源组织优势的有机融合。

沟通机制:常态化互动的制度保障家校共育的深入,需要制度的保障。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的沟通机制,实现家校信息实时互通。学校通过“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教师家长读书班”等载体,建立常态化情感联结机制。同时创新 “三级响应”矛盾调解模式—1小时应急响应、24小时方案制定、72小时结果反馈,最大限度化解可能出现的家校争议。在关键节点沟通上,学校坚持 “三节点”家长会制度,于开学初、期中、期末定期召开线下家长会,形成“发现问题—共同研讨—精准施策”的闭环育人模式。

温情故事:家校共育的生动实践校园里,家校共育不仅是理念和制度,更是日复一日的温情实践。比如在家长陪同孩子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比赛过程中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的态度是对孩子进行鼓励而不是抱怨学校的组织,这种互相理解互相分担的场景给家校共育注入了崭新的能量,使家校携手之路越走越宽。在学校组织的家长讲堂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纷纷走进课堂,担当孩子们的“职业导师”。这些开放而多元的共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的温暖支持与学校的专业引领之间自由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成长支持系统。

这片由家校共育滋养的土壤,正让每一个“小杏仁”在爱与智慧的阳光下,向着幸福茁壮生长。学校将继续深化家校共育实践,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更强育人合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邢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