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

2020-11-23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山东省平邑县设立普惠养护院对特困精神患者提供集中供养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临沂市西陲,是“山东省长寿之乡”和“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平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县精神病医院的专业优势设立“普惠养护院”,对全县222名特困精神患者采取“全托养”的方式进行托养,破解了长期以来无人供养特困精神患者的脱贫供养难题,取得了政府放心、社会宽心、社区舒心、患者开心的实际效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攻坚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图1)  

       据了解:该县共有居民112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22.3万人、特困人口3387人,其中无人供养的精神障碍特困人员222名。在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无人供养的特困重症精神患者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这一难题是实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关键性重任。重症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不但失去劳动自理能力,而且还要承担着疾病折磨、生活窘迫、社会歧视等多重压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为切实解除这一群体的救治救助问题,加快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县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精准施策,依托县精神病医院的基础设施、技术资源、服务条件、内涵管理等条件,对现有医疗用房、活动场所、后勤保障、诊疗条件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设立了“普惠养护院”,将全县无人供养的特困重症精神病收入院内,以“全托养”的形式进行了集中供养,为特困精神患者提供吃、穿、住、医、葬等托养服务。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图2)  
 
       平邑县在加快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把解决无人供养特困重症精神病患者养护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列入限期落实的重要目标,认真进行了协调促进和任务落实。他们的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全县无人供养的特困重症精神病患者列入全县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解决的重要项目,对相关议题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上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意见和解决方案;县民政、卫健、财政、规划、人社、编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反复论证、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决定依托县精神病院的专业特色优势,兴建“普惠养护院”,对符合供养的特困重症精神病患者,收入院内进行集中供养。对所需的供养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县财政和民政部门列入财政预算进行解决,并将省民政厅拨付的200余万元养老服务床位资金拨付给县精神病医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设施,增强能力。县民政、卫健等有关部门按照任务要求和肩负的职责,密切配合,积极协调,指导县精神病院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了“普惠养护院”建设。所建设的院区按功能分为了住宿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失能护理区、绿化区、农疗区等;供养区域开设了半开放式病房、封闭式病房、沙盘游戏室、阅览室、棋牌室、宣泄室、洗刷间、卫生间、洗澡间等;县精神病院遴选5名精神科医生和 16 名护士组成的专职医疗服务团队,为重症精神患者托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优越条件。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图3)
 
       (三)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在托管服务上,严格按照《平邑县老年人护理照料标准》和精神患者服务规程及要求上,建立健全了规范的托养制度和人员职责及监管体系,对集中供养的特困精神患者提供了全方位、规范化服务。一是提供高标准生活照料。按照“1+6两”“主副食搭配”的饮食标准,为托养人员制定了健康餐饮食谱,定时提供餐饮服务;二是实施精细化分级护理。对托养人员生活能力,在入院时进行了全面评估,划分了托养等级,按照睡眠、饮食、排泄、卫生“四大照料”标准进行分级护理,做到了“六洁四无”;三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托养人员由精神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实行每天查房,对患有的疾病进行规范治疗和给予健康保健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托养人员由责任护工给予喂养和生活照料;四是拓展康复理疗服务。在对托养人员给予生活照料和医疗诊治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以提升托养人员的生活自理能力;五是注重了人文关怀照应。利用托养机构设立的相关场所和工作室,向托养人员提供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娱乐活动、健身指导等服务;对去世人员给予了临终关怀和殡葬服务等。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图4)
 
 
       通过依托专业机构设立“普惠养护院”,对特困精神患者提供“全托式”的集中供养服务,有效改善了供养人员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四心”和谐的实际效果。
       一是整合了服务资源。通过利用县精神病医院开设“普惠养护院”,集中托养特困精神病患者,有效整合了医疗机构资源,提升了对特困精神病患者的养护水平,让现有的服务资源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和效能发挥。
       二是完善了供养体系。“普惠养护院”的建设,进一步解决了特困人员中最特殊、最需保障人群的生活和医疗难题,丰富了平邑特困供养体系建设,填补了特困精神患者集中供养的空白,解决了特困人员监护难、入院难的问题,有效维护了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
       三是减轻了社会负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特困精神患者提供了集中供养,有效解决了政府在精神障碍特困人员保障方面的经济支出和人员配备,解决了特困人员家庭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的难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政府形象。
       四是降低了社会风险。精神患者因受疾病的影响,行为能力不受控制,肇事肇祸事件不断发生,存在着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通过专业机构托管供养,极大地降低了此类人员造成社会危害的风险。
       五是助推了脱贫攻坚。通过开设“普惠养护院”,对特困精神患者进行集中托养服务,破解了精准扶贫的难点,落实了习总书记“因人施策”“分类施策”的重要指示精神,助推了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解决了政府、社会脱贫攻坚的难题。
    (陈卫华)
“全托式”破解特困精神患者供养难题(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