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教卫生文教卫生

平邑兴蒙学校:多维赋能建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新样态

2025-10-16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当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探索中,习惯养成教育已不再是基础教育的“附属品”,而是决定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高度的基石。平邑兴蒙学校多维赋能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夯实学生的成长根基,深化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样本。

构建“无死角”的习惯养成环境。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与浸润。学校全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空间,让习惯养成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然发生。教室是精细化管理的起点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校推行“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建设,将习惯要求融入班规、班训和班级环境布置中。通过设立“图书角”、“卫生责任田”、“学习用品定置区”等,培养学生物归原处、热爱阅读、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上的“课前准备三分钟”、“坐姿握笔随时纠”等细节管理,将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分钟。走廊里“慢步轻语”的提示语,食堂中“光盘行动”的倡议与监督,操场上的有序活动和器械归位,卫生间里节约用水的文明标语……这些公共空间的管理,不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而是转化为对学生公共礼仪、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的常态化培养。

贯穿“全过程”的习惯培养动态。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学校将习惯培养视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关键期。起始年级“扶着走”:重在新习惯的建立。中间年级“领着走”:重在习惯的巩固与深化。在学生具备基本习惯后,学校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进行强化。年级“看着走”:重在习惯的内化与升华学校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时间管理、情绪调节和抗挫折习惯。通过心理辅导、人生规划教育、主题励志活动等,引导学生将多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转化为应对挑战、追求卓越的强大内在动力和稳定心理品质,实现习惯的最终内化。

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学校一方的“独角戏”。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形成教育闭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身的文明举止、严谨治学态度为学生树立活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渠道,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明确各年级段家庭习惯培养的重点。学校邀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以激发探究精神等为学生检验和运用所学习惯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其理解习惯的社会价值。

覆盖“全素养”的习惯培养体系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超越了传统的行为规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诚信、友善、感恩、责任等品质。涵盖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阅读、思考等多个环节。学校推广使用“错题本”、“思维导图”等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反思总结的高阶学习能力。通过“阳光体育一小时”、健康知识讲座、宿舍内务评比等,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为繁重的学习提供身体保障。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发散性思考,通过项目式学习、科学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理性思维习惯,为其未来创新奠定基础。

建立“激励性”的习惯养成反馈机制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催化剂”。学校改变单一的结果性评价,采用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习惯养成储蓄卡”、“成长树”、“星级评比栏”等生动有趣的工具,将习惯的进步可视化,让学生获得持续的成就感。注重发现和表扬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口头表扬、颁发喜报、评选“每周之星”、“习惯小达人”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营造“人人争当好习惯”的浓厚氛围。

平邑兴蒙学校多维赋能“习惯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悉心呵护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有效助力了学生的当下成长,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幸福与成功的阳光大道。(邢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