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声民意民声民意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

2023-06-20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勤劳致富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强化劳动致富,保太镇创新扶贫新路径,在和平村经过调研考察后,将开发式帮扶措施作为试点工作进行了“四个一”探索。

承包一个项目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图1)

和平村先对村内的公园、湿地等公共场所的自然资源摸底清查,将核查完的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连同生产经营权公开出让,农村低收入人口优先具有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户在管理好场所卫生,不耽误原有公共场所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经营、不受干涉,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每年除向村集体交足租金剩下收益都是自己的。

脱贫户听闻踊跃参与,年逾七十的大娘孙兆爱,承包了村西小公园的卫生,结合本村的产业特色栽植金银花作为公园绿化苗木。在体现本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夏季可采金银花卖药材,冬季挑选大棵的金银花苗卖盆景,再补植小苗培育,保证公园绿化的同时每年增加收益六千元左右。村民李德存承包村北关帝庙卫生,利用庙内近2亩空地摆放金银花盆景,在提升环境的同时通过经营金银花盆景每年增加收益一万元左右。

在资金层面,通过联产承包,公共场所有专人管养维护,省下打扫修剪等工费;经营户还通过经营花木取得收益;一年下来,村内保洁绿化管理费省下不少开支,实现了资产的开源节流。在机制层面,本次创新工作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承包经营户通过管理公共场所,取得经营性收益,从“要我管”变成“我要管”,收益越高、劲头越足,管理越上心,形成了良性循环。

稳定一份就业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图1)

整合村内扶贫项目收益统一设置了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村内脱贫人口就业。岗位共包含卫生保洁、安保巡逻、防水值班、秸秆禁烧、政策宣传、值班执勤、勤工俭学七种工作内容。

岗位设置按人分配,薪酬发放实行按劳分配,以参与工作日天数以及扣分情况计酬。岗位劳动强度虽有不同,但是每次出勤原则全员出勤(勤工助学岗除外),本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参与劳动的,可由户内家庭成员代替出勤,同样参与计分,薪酬80元/天,完成既定工作量的年度保底工资8000元/人。

该措施的实施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预期目标,同时,给村里工作增加了更多增加人力资源,解决了村级事务繁杂但无人可用的现状,极大地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发展一份产业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图3)

和平村有着悠久的金银花种植传统,该村党支部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立足本村特色,创建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3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带动本村的脱贫群众家家户户种植金银花,由合作社进行兜底收购。

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该村两委多次带金银花参加农产品展览会,现在和平村金银花产业已小有名气,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合作社借助九间棚公司在和平村的金银花基地优势,与平邑茗日红公司合作开发了金银花黄茶和金银花红茶。

和平村深入发掘本村的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脱贫群众送上了致富门路,增加了脱贫人口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去合作社打工,增加了就业收入。另一方面,脱贫户家家户户在合作社的带动引导下也种植了金银花,由合作社负责兜底收购,亩效益5000元以上。

授予一项技能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图4)

保太镇是花卉苗木之乡,电商经济起步较早,涉及面广,从业人数众多,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荣获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镇”称号,其中保太村、李家白壤村、高家白壤村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淘宝村”称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直播媒体等新兴业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花卉苗木电商队伍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我镇电商主体2000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真正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富民产业,形成了庞大的电子商务群体。

振兴乡村路子巧 开发帮扶有新招 ——保太镇开发帮扶“四个一”试点工作介绍(图5)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脱贫人口收入,我镇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免费为困难群众举办了“授渔行动”直播培训大课堂活动。

和平村脱贫青年李子臣在镇党委的鼓励引导下下参加了培训,并且在讲师帮助下开设了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推广金银花等特产,拓宽了致富渠道,实现了人生价值。

 目前,保太镇脱贫人口中从事直播带货的已有59人,实现年收益过万的已有23人。

结束语: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保太镇的“四个一试点工作,是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的重要探索。该举措唤醒了脱贫人口内心深处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的身份从等待救助的弱势群体变成自力更生的个体,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伦理关切、维护了弱势群体的社会尊严,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同时,弘扬了勤劳致富的文明乡风,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