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名家文化名家
书存正大气象
2020-12-17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次
——浅读李祥栋先生的书法艺术
艺术精神的超越,不仅是艺术品位的超越,也是人格精神的超越。书法艺术,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体现着对艺术之美的探索和追求。书道存古今。近读李祥栋先生的书法艺术,有一种难得的正大气象,一种充沛的浩然之气,以及一种质朴与率真,体现着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的高贵品格。“看似平常最奇崛”,先生是把书法当做文化的载体和思想艺术的载体的,它载着情,载着意,载着一份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一份美好的文化情思。



先生1941年出生于沂源县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好学不倦,至今虽年事已高,依然手不释卷,并且学会了电脑及手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他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初中时贷款16元供他读完中学。他自豪的说: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尽管一贫如洗,却顽强地供应他读书识字,教育他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家知道:“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精神。但许多人不知道,最早总结、概括和提出“沂蒙精神”概念的,就是李祥栋先生。

可以说,在践行和弘扬沂蒙精神方面,先生始终是佼佼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典型和代表。多年来,他不仅不断总结、继承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且始终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地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尽管工作条件十分落后,那时中央重要的广播,需要先做好录音后抄录下来,再排版印刷出来给领导同志们学习,先生总是一丝不苟,废寝忘食,以致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

先生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先生的文集《思辨,独白,放歌》不仅记载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且披露着他的心路历程。从贫寒的农家子弟步入仕途,到一路奋斗成长为正厅级干部,先生的工作历程与思想历程值得借鉴和学习。诚如著名作家李存葆在序言中所写:“《沂蒙精神论谈》是作者思辨的结果,《心斋随笔》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独白,《沂蒙步痕》便是作者几十年工作在宣传文化和地市委领导岗位上为临沂的发展鼓与呼的记录。”,作者“为党的方针政策,为临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改革开放后沂蒙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放歌。”。

先生的纪实散文集《旅美见闻》在《沂蒙晚报》和《临沂日报》连载后一度“洛阳纸贵”,引起强烈的反响。《旅美见闻》涉及地理、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作者通过中美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的碰撞与比较,对当前中国的形势和状态进行折射和反思,感触国家的发展;本书与《思辨,独白,放歌》文集中沂蒙精神的论辩相映生辉。先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力求“每写一件事物,都认真思索它的真谛所在,努力揭示它的哲理,企求给人以启迪”。

有时候,写好书法并不难,难的是写出文化的味道,写出文明的气象,写出道德的气息,写出人格的高度。我在李祥栋先生的书法中看到了这点!(高明贤)

- 2023-09-042023(第72届)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今日盛大开幕
- 2022-11-27临沂三位编剧喜获大奖
- 2022-11-17郯城:“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巾帼宣讲团”微宣讲进农家
- 2022-06-12山东郯城:周末“戏曲班”感受“非遗”精彩
- 2022-04-06【万物如诗 处处如画】 泉庄的春天
- 2022-03-31永远的军嫂 ——追忆我的大姐朱绍彩
- 2022-02-05蒙 山 无 语 送 远 行
- 2022-02-04沂南县博物馆里过大年
- 2022-01-11 满载蒙山沂水乡土乡愁 传承临沂非遗生机活力
- 2022-01-10执笔为剑写意人生
- 2021-11-24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座谈会
- 2021-10-26 用实际行动 诠释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忠诚
- 2021-09-28盛 电 的 缸
- 2021-08-27身边的世外桃源
- 2021-08-19沂蒙精神照我前行